第四期:基于图像识别的人员行为捕捉技术在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2023年9月2日上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会承办、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的“菲兰建筑环境与健康系列学术论坛”第四期线上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论坛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委会主任、清华大学刘荔副教授主持, 约70余名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本期学术论坛。第四期学术论坛特邀北京工业大学张楠副教授做学术报告,主题为《基于图像识别的人员行为捕捉技术在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张楠副教授首先指出在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表面接触传播等诸多传播途径中,人的行为直接决定传染病的传播风险。随后介绍了人员近距离接触行为研究,将配备IMU九轴传感器的设备绑定于受试学生的头部,捕捉朝向、距离、相对位置等信息,进一步开发配有深度传感器的设备,改善隐私保护和佩戴限制,并推广应用至地铁(高峰期、非高峰期)、医院、商店、餐馆、教室(中小学、大学)、办公室、宿舍、住宅等数十个场景。
之后介绍了摄像统计方法,对比门、打印机、桌面、椅子、手等不同表面传播源的传播速率并分析了传播网络中的最脆弱节点,还通过将压力传感器膜贴附于待研究的表面改进了接触统计方法。其后整理了远距离空气传播风险、近距离暴露风险和表面触摸风险等模型,结合广州某餐馆案例的视频数据和网络分析方法,得出高频被触摸表面和各传播途径的相对贡献大小。
最后针对城市和省级的大尺度传染病传播,张楠老师介绍了基于多智能体SEIR模型的感染模型,分析不同场景中香港居民的停留时间、日均接触人数、室内近距离交流时间比、口罩佩戴情况,计算得出控制近距离接触可以使感染风险降低50%,并进一步发现69.4%的感染者于家中被感染,追踪密接、配合疫苗接种、居家隔离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与会师生积极提问,围绕当前流行性传染病预防的技术痛点、近距离接触行为捕捉设备的适用性以及视频数据获取等问题,与张楠副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开拓了研究思路和学术视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会议最后,举办方再次向本期学术论坛主讲人张楠副教授和与会人员表示诚挚感谢,精彩的学术报告、前沿的研究成果、深入的学术探讨共同促成了本期论坛的成功举办。本期“菲兰建筑环境与健康系列学术论坛”至此圆满落幕,诚挚期待下期论坛与诸位专家学者的线上相聚,同时热烈欢迎各高校师生的与会交流!
推荐文章
-
2024年11月23日上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会承办、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的“菲兰建筑环境与健康系列学术论坛”第四十二期线上学术论坛成功举办,近三百名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和微信视频号参加了本期学术论坛 第四十二期学术论坛特邀中山大学肖胜蓝副教授做线上学术报告,主题为《表面接触网络上污染物的动态传播特征》。 肖老师首先介绍了表面接触传播途径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表面存活能力强的病原体,如非典病毒、诺如病毒和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这一途径在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尽管手卫生和表面清洁被认为是控制表面接触传播的有效方法,但其实际效果一直存在争议。为了深入研究表面传播机制及其防控的问题,肖老师及其团队先使用agent based simulation方法,对飞机舱和医院环境中被污染表面数量及其增长趋势进行了模拟,发现被污染表面数量随时间呈现出S型曲线增长,这一结果提示在污染扩散初期应加...
-
2024年11月16日上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会承办、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的“菲兰建筑环境与健康系列学术论坛”第四十一期线上学术论坛成功举办。近八百名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和视频号直播的形式参加了本期学术论坛。 第四十一期学术论坛特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杨彪副教授做学术报告,主题为《作为“人-机-环”系统组成的地下空间仿天然光环境》。地下空间缺乏自然光,存在照度水平低、不均匀、眩光、环境幽闭、光源静态单一等问题,长期停留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现有的采光设计主要基于15种天空模型,以模拟直射太阳光和漫射天空光的不同比例组合。而人具有昼夜更替、冬日照明、联通外界、避免眩光等多种采光需求,天然光采光也需要考虑多种原则,此外还需要考虑天然光采光和非视觉生物效应、季节性情感障碍(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等多种因素影响。杨老师进一步提出用“人-机-环&rdq...
-
2024年11月9日上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会承办、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的“菲兰建筑环境与健康系列学术论坛”第四十期线上学术论坛成功举办。数百名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和视频号直播的形式参加了本期学术论坛。 第四十期学术论坛特邀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邓诗涵做学术报告,主题为《小学教室热湿与空气环境对学生因病缺勤的关联性研究》。室内空气品质与热舒适影响着学生生理和心理状况,为了厘清中小学生建筑环境参数与学生安全、健康和成绩之间的关系,在美国中西部城市群选择了5个学区的44所中小学,涉及了3105名小学生,8436名中学生,主要统计这些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成绩和其他环境相关参数。在环境控制方面,全部采用机械通风、无可开启外窗,而空调系统采用一次回风系统或者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形式。以每周六天、每年3个季节的时间间隔进行实验测量,整个项目测量持续2年。在室内空气品质和热舒适参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