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期:长期个人防护设备穿戴者身心健康与高质量生产

分类: 菲兰学术

2024年6月1日上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会承办、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的“菲兰建筑环境与健康系列学术论坛”第二十三期线上学术论坛成功举办。千名教师和学生通过腾讯会议和视频号直播的形式参加了本期学术论坛。    

第二十三期学术论坛特邀湖南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教授艾正涛做学术报告,主题为《长期个人防护设备穿戴者身心健康与高质量生产》。艾正涛老师首先引入研究背景。科研实验、工程制造、医疗卫生等众多领域职业人群不得不长期穿戴个人防护设备,而人体呼气和体表源源不断向外界释放污染物,个人防护设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阻碍自体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

随后围绕如何平衡PPE防护效果和舒适度、明确个体呼吸区空气质量标准以及实际场景下个体穿戴PPE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表现等问题,展开介绍了多项研究工作,具体包括对职业人群展开穿戴现状及主观评价问卷调研,实验测试阻力系数等边界条件等,综合CFD模拟、受试者实验和假人实验评估个体体表及呼吸微环境,收集受试者生理指标,通过受试者量表test评估其情绪状况、认知能力,利用受试者问卷调研个体穿戴PPE的健康效应,以及对个体污染物散发及扩散情况的探究。    

最后进行了总结与展望。研究发现采用职业人群对PPE的负面评价普遍存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口罩是合适的;穿戴PPE极大地改变了体表及呼吸微环境,呼吸末CO2浓度显著提高,其它生理指标变化小;穿戴PPE可能导致负面情绪,在走动及以上活动强度可降低部分认知能力;呼吸系统症状是穿戴PPE主要的负面健康效应,穿戴PPE后个体呼气及体表污染物可外逸至室内。艾老师及其团队通过分析研究结果,认为目前由于吸入和体表暴露及负面情绪导致的穿戴者健康风险与福祉不应被忽视;防护等级、健康效应、舒适度、穿戴行为、外逸比例等的复杂耦合关系有待厘清;穿戴者负面情绪和认知能力下降以及其人体污染物外逸对“生产”质量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与会师生积极提问,围绕口罩呼吸阀设置对再吸收率的影响、外部污染物和呼出污染物的实验测量与区分、手套等PPE导致的皮肤暴露、利用量表对认知能力的测量评估、缓解PPE负面效果的方法、改善PPE穿戴舒适度的改进设计、利用环境舱模拟真实暴露场景时的实验设计要点等问题,与艾正涛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开拓了研究思路和学术视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会议最后,举办方再次向本期学术论坛主讲人艾正涛老师和其他与会人员表示诚挚感谢,精彩的学术报告、前沿的研究成果、深入的学术探讨共同促成了本期论坛的成功举办。本期“菲兰建筑环境与健康系列学术论坛”至此圆满落幕,诚挚期待下期论坛与诸位专家学者的线上相聚,同时热烈欢迎各高校师生的与会交流!

QR:第23期:长期个人防护设备穿戴者身心健康与高质量生产 扫一扫手机查看

推荐文章

  • 2024-09-20
    vch13538370
    2024年8月24日上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会承办、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的“菲兰建筑环境与健康系列学术论坛”第三十一期线上学术论坛成功举办,千余名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和视频号直播的形式参加了本期学术论坛。 第三十一期学术论坛特邀北京大学黄少丹研究员做学术报告,主题为《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黄少丹研究员首先分享了她从工科跨领域进入公共卫生研究的历程,又阐述了她研究的背景和目标。据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因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320万,其中中国占到了22.5%,约72万人。这一严峻的数字凸显了室内空气污染对公共健康的巨大威胁,特别是在我国,这一问题尤为值得深入研究。 黄少丹研究员的研究工作聚焦于营造健康的室内环境,她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解答两个关键问题:如何准确预测室内污染物的人体暴露量,以及如何设定污染物控制标准以保障人们健康。针对这些问题,黄少...
  • 2024-08-30
    vch13538370
    2024年8月17日上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会承办、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的“菲兰建筑环境与健康系列学术论坛”第三十期线上学术论坛成功举办。千余名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和视频号直播的形式参加了本期学术论坛。   第三十期学术论坛特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研究员田恩泽做学术报告,主题为《电场力增强颗粒物过滤技术:机理、应用及挑战》。 田老师首先引入研究背景。颗粒物洁净技术是保障我国人民健康、高端制造发展的必备环节,而传统洁净技术面临高效率、低风阻难以兼得的挑战,建筑通风系统亟需研发大风量、高效率、低能耗的过滤技术。结合过滤效率的影响参数,进一步确定了电场力增强过滤(Electrostatically Assisted Air Filtration)的研究思路,探索提升低阻、大容尘量、粗效纤维过滤效率的技术方法。 之后介绍了研究进展。在机理研究方面,构筑了颗粒物-纤维界面作用模型,对表面传质过程的原位微观观测...
  • 2024-08-14
    vch13538370
    2024年8月10日上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会承办、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的“菲兰建筑环境与健康系列学术论坛”第二十九期线上学术论坛成功举办。千余名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和视频号直播的形式参加了本期学术论坛。 第二十九期学术论坛特邀香港理工大学建筑设备工程系的尤若于助理教授做学术报告,主题为《个性喷嘴对客机座舱疾病空气传播的影响》。尤若于老师首先引入研究背景。目前全球航空公司每年的乘客数量已经攀升至40亿,SARS、肺结核、流感等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对飞机乘客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客舱中的气流分布为典型的混合通风,并由乘客上方的可调节喷嘴对局部进行共同调节,但目前缺乏有关喷嘴诱导气流、主体气流以及个体热羽流在乘客呼吸区这一关键区域表现的认知。尤老师随后提出了有关客舱中主体气流的测量和改进通风系统设计。搭建了模拟客舱的小屋模型,并使用二维粒子成像测速(PIV)的方法对其中的流...
  • 服务热线:400 0510 728
  • 联系邮箱:liyuj@freshair.online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