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期:通过生理信号评估室内空气质量和噪音对办公效率的多领域影响

分类: 菲兰学术

2024年6月15日上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会承办、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的“菲兰建筑环境与健康系列学术论坛”第二十四期线上学术论坛成功举办。近五十名教师和学生通过腾讯会议形式参加了本期学术论坛。


第二十四期学术论坛特别邀请到中佛罗里达大学机械与航空系助理教授邓志鹏,做主题为《通过生理信号评估室内空气质量和噪音对办公效率的多领域影响》的精彩报告。在本次报告中,邓老师首先强调了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人们的健康,还直接影响到办公效率、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在办公环境中人们通常希望保持高办公效率和生产力。邓老师进一步阐释了常用的办公效率评估方法,例如打字测试和加法测试,这些方法可以反映人们在完成特定任务时的表现,但不足以评估办公效率对创造力的影响。

他同时指出,生理因素包括皮肤、呼吸系统等,对环境因素变化极为敏感,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在分析办公效率时不容忽视。为了深入探究和准确理解空气质量与办公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邓老师招募了30名被试在典型办公环境中进行实验,严格控制空气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保证热环境和光环境的舒适性。

通过加法测试、打字测试和脑电信号采集的综合评估方法,邓老师多维度评估了被试的办公效率。实验结果显示,使用空气净化器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有所降低,但同时也伴随着噪声频率显著提高。研究还发现,在不同实验工况下,脑电波相对功率有明显变化。头环采集的脑电波数据表明,不同频率的脑电波功率变化,可以作为评估办公效率的有力指标。此外,研究还深入探讨了性别差异、生理信号对脑电波功率的影响,以及通风量对办公室效率的潜在作用。

尽管实验发现使用空气净化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脑的活动效率,但邓老师也指出被试的焦虑和烦躁情绪并未因此得到显著缓解。这一发现强调了在设计空气净化器或整个建筑的空调系统时,除了关注空气质量,噪音控制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邓老师的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见解,更为我们改善办公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与会师生积极提问,围绕脑电信号在不同区域的表现、如何更准确评估创造性、昼夜戒律对办公效率的影响等问题,与邓志鹏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开拓了研究思路和学术视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良多。会议最后,举办方再次向本期学术论坛主讲人邓志鹏老师和其他与会人员表示诚挚感谢,精彩的学术报告、前沿的研究成果、深入的学术探讨共同促成了本期论坛的成功举办。本期“菲兰建筑环境与健康系列学术论坛”至此圆满落幕,诚挚期待下期论坛与诸位专家学者的线上相聚,同时热烈欢迎各高校师生的与会交流!

QR:第24期:通过生理信号评估室内空气质量和噪音对办公效率的多领域影响 扫一扫手机查看

推荐文章

  • 2024-08-30
    vch13538370
    2024年8月17日上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会承办、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的“菲兰建筑环境与健康系列学术论坛”第三十期线上学术论坛成功举办。千余名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和视频号直播的形式参加了本期学术论坛。   第三十期学术论坛特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研究员田恩泽做学术报告,主题为《电场力增强颗粒物过滤技术:机理、应用及挑战》。 田老师首先引入研究背景。颗粒物洁净技术是保障我国人民健康、高端制造发展的必备环节,而传统洁净技术面临高效率、低风阻难以兼得的挑战,建筑通风系统亟需研发大风量、高效率、低能耗的过滤技术。结合过滤效率的影响参数,进一步确定了电场力增强过滤(Electrostatically Assisted Air Filtration)的研究思路,探索提升低阻、大容尘量、粗效纤维过滤效率的技术方法。 之后介绍了研究进展。在机理研究方面,构筑了颗粒物-纤维界面作用模型,对表面传质过程的原位微观观测...
  • 2024-08-14
    vch13538370
    2024年8月10日上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会承办、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的“菲兰建筑环境与健康系列学术论坛”第二十九期线上学术论坛成功举办。千余名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和视频号直播的形式参加了本期学术论坛。 第二十九期学术论坛特邀香港理工大学建筑设备工程系的尤若于助理教授做学术报告,主题为《个性喷嘴对客机座舱疾病空气传播的影响》。尤若于老师首先引入研究背景。目前全球航空公司每年的乘客数量已经攀升至40亿,SARS、肺结核、流感等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对飞机乘客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客舱中的气流分布为典型的混合通风,并由乘客上方的可调节喷嘴对局部进行共同调节,但目前缺乏有关喷嘴诱导气流、主体气流以及个体热羽流在乘客呼吸区这一关键区域表现的认知。尤老师随后提出了有关客舱中主体气流的测量和改进通风系统设计。搭建了模拟客舱的小屋模型,并使用二维粒子成像测速(PIV)的方法对其中的流...
  • 2024-08-02
    vch13538370
    2024年7月27日上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青年委员会承办、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的“菲兰建筑环境与健康系列学术论坛”第二十七期线上学术论坛成功举办,千余名师生通过腾讯会议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视频号直播参加了本期学术论坛。 第二十七期学术论坛特邀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副教授魏健健做学术报告,主题为《呼吸道传染病的气溶胶传播和工程防控》。 魏老师首先引入研究背景,指出21世纪以来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频发,引起高院内感染风险。明确传播机制、评估暴露风险、实现精准防控,还需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之后对呼吸飞沫暴露的工程研究进行介绍。 研究团队基于空气和水中颗粒物实验的相似性准则,研究颗粒物随咳嗽射流的传输规律以及其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还在室内环境条件下展开了CFD模拟研究,探索吸入/沉积比(inhalation/deposition fraction)受飞沫粒径和会话距离的影响,以及不...
  • 服务热线:400 0510 728
  • 联系邮箱:liyuj@freshair.online
  • 返回顶部